調查結果顯示84%受訪者認為可持續性乃其組織策略的核心部分,並且為領導團隊所關注

  • 69%受訪者表示其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工作與《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非常一致或大致一致
  • 只有21%受訪者認為他們的企業已充分利用技術來可持續地營運
  • 過去 12 個月,只有16%受訪者因應能源市場和能源供應的變化增加對數碼化的投資

商界環保協會與能源管理和自動數碼化轉型的領導者施耐德電氣合作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隨着可持續發展和氣候相關披露的指引日趨成熟,84%受訪者認為可持續性乃其組織策略的核心部分;此外,其領導團隊亦關注可持續性和氣候變化。

商界環保協會行政總裁吳家穎表示「不少企業已開始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策略對業務的重要性,並致力減碳措施以符合政府制定的目標。然而,調查反映業界在減碳措施上的規劃和投放的資源仍未足夠,以致對於達到承諾的目標感到疑慮。商界環保協會將帶領會員與商界促進可持續生態,與不同的合作夥伴推動業界應用創新的方法、資源及規劃,攜手共建美好未來,致力實現碳中和目標。」

施耐德電氣(香港)總裁趙啟文表示:「氣候變化作為全球正面臨的頭號危機,不但影響各個行業和市場,更會對經濟造成衝擊。企業加速可持續發展已是刻不容緩,需進一步提高能源效益、將能源生態系統達致電氣化及數碼化。未來30 年,全球能源需求預計將增加三倍,科技可成為應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和能源挑戰的一大助力,我們希望商界能充分瞭解數碼化和創新科技的價值,從而加速電氣化、數碼化和可持續發展的步伐。」

調查同時反映以下結果:

香港企業正處於可持續發展的正軌

《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 2021 10 月公布以來一直備受本地企業關注,69%受訪者表示其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工作,與行動藍圖或淨零排放一致,而一半受訪者認為他們的企業與科學基礎減碳目標 (SBT) 非常一致或大致一致。

企業邁向低碳轉型不只是為了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更可推動創新以尋求競爭優勢,並帶來商機。然而,本地企業減少碳排放的動機各有不同:一半受訪企業視提升「品牌形象」為主要驅動因素,分別有49%46%受訪者認為「商業機遇」與「政府法規」對驅動低碳轉型發揮重要作用。

實現企業重大可持續性轉變需要正確的思維。當被問到過去12個月在能源和可持續性上遇到的主要挑戰,62%受訪者認為是要改變長期的商業慣例和組織的思維方式;其次,55%受訪者的困難之處為在現實和理想目標之間取得平衡,41%受訪者則表示難以獲取準確的數據和信息以指導工作。要令同事都秉持可持續發展的思維是宏大的目標,當中需融入可持續發展於企業的原則、價值和信念,因此政府、商業機構和個人需共同努力以促進可持續發展。

採納科學基礎減碳目標令減碳工作更加進取

調查發現,10名受訪者中有 6名來自公開承諾減少碳排放的企業。2021 12 月,香港交易所推出企業淨零排放實用指引,採納與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組織(SBTi)相同的氣候變化減緩策略,協助企業制定淨零排放路徑。調查中只有不足四分之一(24%)受訪者的所屬企業定立了科學基礎減碳目標,意味著企業在實現淨零之路上仍需加倍努力。

2025年或之前,相關行業需按照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小組(TCFD) 的建議作出氣候變化匯報。這意味著企業需儘快辨識和報告其面對的氣候相關風險。本次調查發現,受訪者最關注的主要能源和資源供應風險碳排放或能源法規(69%)、市場波動時的成本和風險管理(53%)以及供電可靠性(36%)

數碼化是對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調查顯示只有約兩成(21%)的受訪者已充分利用新技術和技術解決方案來更可持續地營運,其中69%為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而28%來自能源和公用事業。這意味著更多行業需要善用科技來推動可持續發展。此外,只有16%受訪者表示他們的組織在過去 12 個月增加了對數碼化的投資。

60%受訪者認為數據分析在監控其可持續發展績效方面為組織增值最多,73%認為提高營運效率、生產力或可靠性最能增值。在降低碳足跡的過程中,52%受訪者表示在過去12個月中有尋求數碼解決方案。

是次研究於 2022 8 月至9 月進行,共收到 205 名商界領袖和專業人士回覆問卷調查,並圍繞特定的環境議題舉行了三場焦點小組討論研究目的旨在深入了解當前企業對可持續發展與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的見解,以及對香港在2050 年或之前實現碳中和的準備情況。研究結果即將發布於《建設更綠色及更智能的香港研究報告。

閱覽研究報告(只有英文版)。

- 完  -